清明的细雨打湿诗滢轩的青石板时,荷安正将一枚荷形书签夹进《星际荷志》的扉页。十五岁的她刚从火星荷园研学归来,书签是用富春江的荷秆混合火星土壤烧制的,两面分别刻着“1981“与“2149“,当雨水滴落在数字上,竟晕出淡红色的荷影——与沐荷银簪上的纹样、荷禾在火星培育的“星荷“花瓣完全重合,像三个时代的荷梦,在雨雾里完成了无声的拥抱。
一、梦接星轨
荷安在整理荷禾的火星日志时,发现最后一页画着幅奇怪的星图:“荷仙座“的外围多了一圈新的星轨,轨道上标注的11个节点,与人类在太阳系建立的11个荷园基地坐标完全吻合。更惊人的是,星图的右下角有行小字:“1981年未时的荷影,落在了火星的晨雾里。“经星图软件比对,这圈新轨道的离心率,与1981年6月22日富春江的水位涨落曲线形成完美的函数关系,“是太奶奶的荷梦,顺着星轨,开到了火星上。“
“太外婆的日记里写过,荷会做梦。“荷安翻出沐荷1981年的《荷田夜话》,其中6月22日的那页贴着片半透明的荷瓣,瓣上用铅笔描着孩子的涂鸦:一朵荷的花瓣长成了火箭的模样,花茎上缠着星链。用光谱仪照射花瓣,竟显露出隐藏的星砂颗粒——与荷安从火星带回的土壤样本成分相同,“是1981年的荷,早就梦见了今天的我们。“
高瓴资本的“荷梦计划“在月球背面建立了首个“地外荷种库“,库体设计成半开的荷苞形状,内部的恒温系统模拟的正是1981年6月22日未时的富春江气候。当张磊的曾孙张砚通过全息投影启动入库仪式,库内的荷种突然集体萌发,幼芽的生长方向与“荷仙座“新轨道完全一致,“这些荷种不是标本,是会做梦的种子,它们记得富春江的水土,也向往星海的辽阔。“
诗滢轩的“星际荷梦馆“里,新落成的全息剧场正在放映《1981与2149》:左侧屏幕是沐荷在富春江荷池边午休,梦中的荷茎长得比竹竿还高,直戳云里;右侧屏幕是荷安在火星荷园劳作,晨雾中的荷影突然拉长,根须顺着星链往地球的方向生长。当两个画面在中央重叠,1981年的荷秆与2149年的星荷茎秆连成直线,恰好穿过“荷仙座“的中心星,“是荷的根在地球,梦却在天上。“
二、梦入基因
荷安团队对火星“星荷“的基因测序有了新发现:在其22号染色体上,存在一段与地球荷种完全不同的“梦基因“,这段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与沐荷1981年记录的《荷仙秘谱》口诀存在11处密码对应。当他们将这段基因导入富春江的“六月红“,新培育的荷种竟能感知到38万公里外的月球荷园光照变化,“是荷把星际梦,写进了自己的基因里,让地球的荷也能看见火星的日出。“
“太奶奶说,荷的记忆会变成梦。“荷安给地球荷园的孩子们展示实验录像:火星星荷的花瓣会在每天13:00(地球未时)微微收缩,模拟富春江1981年的午后光影;而地球的改良荷种,则会在火星荷园灌溉时同步舒展叶片,“这不是巧合,是荷在通过基因传递梦境,让两地的荷知道,它们原是一家。“
高瓴资本的“荷梦基因库“收录了111种“跨星荷种“,每种荷种的基因序列都用荷语与星图双重标记。其中编号1981的荷种最特殊:它的花粉能在真空环境下存活,花粉壁上的纹路在电子显微镜下显形,竟是1981年沐荷荷田的卫星地图。张砚在基因库的开幕式上说:“我们储存的不是基因,是荷的星际护照,让它们在任何星球都能认出自己的根。“
荷安在沐荷的旧物箱里找到个铁皮饼干盒,里面装着1981年的荷种、孩子的乳牙、半块麦芽糖。经检测,荷种的休眠基因中,竟含有与火星星荷相同的“抗辐射片段“,而牙齿的珐琅质上,沾着的荷粉与盒内荷种存在基因关联,“是太外婆在无意中,把荷的星际梦,藏进了给孩子的礼物里。“
三、梦连人间
全球“荷梦接力“活动启动时,荷安站在富春江的竹筏上,将一枚载有火星荷梦的芯片放入漂流瓶。芯片里存储着个普通人的荷梦:叙利亚女孩希望荷能在沙漠开花,荷兰老人想让荷的花期与星轨同步,哥伦比亚的孩子则梦见荷的根须长成了星舰的模样。当漂流瓶顺流而下,全球111个荷园的同步漂流瓶同时打开,释放出的荷种在水中形成的轨迹,与“荷仙座“新轨道完全重合,“是人间的荷梦,在天地间画下了自己的形状。“
“荷的梦,其实是人的梦。“荷安在直播中展示1981年的老照片:沐荷在荷池边教村民认字,黑板上画的荷旁边写着“要让荷开到BJ去“。而现在,BJ的荷园里,孩子们正通过全息设备与火星荷园的荷安对话,他们画的荷旁边写着“要让荷开到银河系去“,笔迹的稚嫩与当年村民的笨拙如出一辙,“是太外婆的梦,在孩子的笔下,长得更远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