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陶应去的依旧是娄县外海的嵊泗列岛,但却不是嵊泗列岛的主岛泗礁岛,而是属于嵊泗列岛中的一个小岛,名叫花鸟岛。
这也是后世的一个旅游胜地。
不过,陶应却并不是来玩的。
随陶应来的,不仅有陶商两夫妻,还有陶商的岳父和一百名木匠。
陶商的岳父钱裴,英文读法叫赔钱。
这人做生意或赌博肯定不行,让他去澳门,肯定会输得连短裤都不剩。去时带着老婆,浑身衣冠楚楚;回时独自一人,身上一无所有。
但用来干活却很是不错。
钱裴出身于吴越钱氏,乃是江东一带有名的工匠,陶应能造出轮桨新船,便多赖钱裴之力。
若非如此,以陶商的身份之尊贵,也不会娶他的女儿钱珍为妻。
江浙钱氏,这是一个很厉害的家族。
钱姓人口不算多。
但是,在百家姓中,却能排在第二。
数千年来,钱姓子弟贤才辈出,遍布天下,而尤以科学家为多。这一点,想想后世有多少钱姓科学家就知道了。
这是祖传,据说……是与《钱氏家训》有关。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搜一搜《钱氏家训》。假如……读者刚好姓钱,那就……赏个五星好评吧。)
……
钱裴现在本来是在试制尖底海船的。
因事情紧急,陶应就将他给叫了过来。
这一次,陶应不是要造船,而是要造可以从低处往高处供水灌溉的水车。至于为何要在岛上造,也是为了保密。
长期保密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顾雍和张昭大肆购买旱地的时候必须保密,否则,让那些地主们知道旱地可以变水田,必会坐地起价,甚至捂着不肯出手。
水车的发明,绝对有划时代的意义。
可使水田……增加十倍!
自古以来,都是水往低处流。
不论是什么水!
所以,在没有水车之前,仅有靠近河沟、水渠的低洼地带可以种植水稻。但是,有了水车之后,却可以将河里的水扬到几米高的岸上。
再通过水池……水车……水池……水车……水渠……稻田。
将水送到高于河岸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耕地上。
想想看。这得增加多少水稻田!
水车的技术含量并不高。
陶应提出想法,画出图纸,有钱裴这样的工匠在,很快就做出来了。有了样品之后,就让工匠们大量制造。按陶应的计划,是要用半年时间造一万架水车。
造好之后先存在岛上。
等到顾雍他们收购旱地收得差不多了,才用船运出去给流民们安装使用。
……
水车的问题解决了。
旱地变水田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但是,这还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给流民每名男子分八亩地,产量不够吃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这要在后世,八亩地的粮食都够把人和猪全部撑死。每亩一千斤很正常,八亩八千斤!
就算不是杂交水稻,亩产也在400~600斤。
而这个时代却只有平均63公斤,也就是126斤/亩。低得实在是可怜。
其实,通过观察,陶应已经知道了低产的原因,只是因为前段时间的战争,让陶应错过了耕地、播种的季节。
此时已到农历五月底。
在内陆地,早就过了耕种的季节。
但是,在娄县,由于靠近大海,气候比较温暖,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会更长一些,这里一年可以种两季水稻的,此时耕种,仍不算晚。
于是,陶应又回到娄县靠海较近一些的也方,开始试种水稻。
决定先在娄县弄一块实验地,让大家看效果,然后,等明年再推广。
就开了五亩地而已。
使用后世的精耕细作的方法来种地。也不用陶应自己一直守着,这时代当兵的都会种地,将新的种植方法教给几个亲兵,让他们去折腾。
具体来说,就是:
汉代的种植流程:浅耕……播种……插秧……除草……收割
后世的流程:深耕……施肥……浸田……再耕……温室育种至发芽……播种……插秧……除草……放干水烤田……放入水……施肥……收割。
每一个环节细细讲给亲兵们听。
用精耕细作的方法整这五亩地。
陶应有把握,至少亩产比汉代要番一番,达到226斤/亩以上。
……
在忙完这些再回到秣陵时,已经是农历六月份了。
寒鸦司的人送来了刘备在荆州混得风生水起的消息。陶应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为法去遏制他的发展。
只能吩咐寒鸦司在荆州抓紧时间进行渗透,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而现阶段,自己主要还是积蓄势力,以备接下来的大战。
除此之外,就是邓展给陶应带来了两个人,
这两人,也都是陶谦的生前好友,一个是管宁,一个是王烈。这两人如原本历史一样,在辽东避祸。
当初,当陶应开始修建秣陵书院时,曾经提到过这两人,并让寒鸦司帮忙寻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