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大军马不停蹄地转战南美,来到了巴西圣保罗的英特拉格斯赛道。
这里是传奇车神埃尔顿·塞纳的故乡,每一寸沥青都浸透着赛车的激情与疯狂。
赛前新闻发布会,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异样的狂热。几乎所有的摄像机和话筒都对准了同一个人。
“Ethan!”一个巴西本地记者抢到了提问机会,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你目前领先刘易斯31分,这意味着只要在这场比赛中,你的完赛顺位高于他,你就能提前加冕2018赛季F1世界冠军!在塞纳的故乡捧起世界冠军奖杯,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热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全场。
闪光灯爆闪成一片白昼,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围场音爆小子”的热血宣言。他们期待着听到“我将在此加冕为王”或是“冠军非我莫属”之类的豪言壮语。
然而,林逸风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
他拿起面前的话筒,环视了一圈,现场的喧嚣似乎与他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我只专注于比赛本身。”
他的声音平静,没有一丝波澜,像是在陈述一个物理公式。
“英特拉格斯是一条非常考验车手和赛车的赛道,天气多变,超车困难。我的目标是和车队一起,拿到一个尽可能好的结果。关于积分和总冠军,那是在冲过终点线后才需要计算的事情。”
现场出现了一瞬间的寂静。
这不是他们熟悉的那个林逸风。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中二的口号,只有“冰人Ethan”式的绝对冷静。
坐在他旁边的汉密尔顿,眼神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他从这平静中,嗅到了一丝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可怕的专注。
法拉利车队感受到了这份专注,也感受到了随之而来的巨大压力。
巴西媒体彻底疯了。“加冕之战”、“新王登基”、“来自东方的车神降临塞纳故乡”,诸如此类的标题铺天盖地。有家报纸甚至用一整个版面,刊登了一张用电脑合成的图片——林逸风身穿红色赛车服,高高捧起年度总冠军奖杯,背景是英特拉格斯沸腾的看台。
这张报纸被贴在了法拉利P房的休息室里,不知道是哪个好事的技师干的。
领队阿德里巴贝内看到后,脸色铁青地把它撕了下来,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
“在比赛结束前,我不希望看到任何跟‘冠军’有关的东西!”他低声警告着周围的车队成员,“都给我集中精神!”
整个维修区,法拉利的工作人员都像是上紧了发条的钟表,连走路的脚步声都透着一股紧张。
唯独风暴中心的林逸风,平静得像英特拉格斯上空一朵安静的云。
周五的两次自由练习赛,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去追求最快圈速。他像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在进行一场漫长而精密的实验。
用软胎跑长距离,感受在20圈之后,轮胎的衰竭曲线如何变化。
用中性胎跑短途,测试在不同燃油搭载下,赛车的平衡点在哪里。
他甚至会刻意放慢节奏,在一号弯“塞纳S弯”尝试三种不同的过弯线路,然后回到P房,对着数据分析每一条线路的利弊。
他的无线电通讯干净到了极致。
“C5弯角,前轮抓地力轻微不足。”
“DRS区尾速数据?”
“B计划,轮胎温度确认。”
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精准,冰冷。
罗伯托·奇亚帕坐在“操作台”后,看着屏幕上那条平稳得近乎一条直线的心率曲线,忍不住跟身边的同事嘀咕:“我感觉Ethan不是来比赛的,他是来给英特拉格斯赛道写用户体验报告的。”
话音刚落,林逸风正好完成了一节练习,从赛车里出来。他摘下头盔,甩了甩被汗水浸湿的头发,看到罗伯托一脸严肃地盯着屏幕,忽然咧嘴一笑,凑过去一把搂住他的脖子。
“嘿,罗伯托!愁眉苦脸的干嘛?是不是在想晚上去吃哪家巴西烤肉?我跟你说,冠军的庆功宴,必须得是顶级的!”
这突如其来的画风转变,让周围的技师们都笑了起来,紧绷的气氛为之一松。
罗伯托哭笑不得地推开他:“你小子……能不能正经点?”
“我很正经啊!”林逸风拿起一瓶水灌了一大口,“最正经的训练,就是为了最顶级的烤肉!这叫目标驱动!”
这就是林逸风。冰与火的结合体。他用赛道上的极致冷静安抚车队的紧张,又用场下的热血中二,为团队注入活力。
但所有人都清楚,当他再次戴上头盔,那个“围场音爆小子”就会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那个让所有对手胆寒的“计算器”。
另一边,梅赛德斯的P房里,气氛同样凝重。
汉密尔顿知道,这是他的最后机会。他已经没有退路。
电视屏幕上,体育频道正在播放一个短片,画面是汉密尔顿在通宵达旦地使用模拟器进行训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