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去办吧。”
药良走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实验室通知立刻按照现有配方生产药品,并派人去各地筹备组建销售网络。
神农药店是终端销售点,要形成规模,光卖自家生产的药肯定不够。
…
“老板,光芯那边传话说,纳米级芯片造出来了。”第二天一大早,小英兴冲冲地向苏临汇报。
从实验室成立到现在几个月过去了,终于成功制造出了纳米级芯片。
“走,去看看。”苏临一听,心里一动。
苏临早就在盼着这一天,芯片没造出来之前,根本没法往下走。
他带着人直接去了芯片实验室。
“老板来啦!”光芯一直在门口候着,看到苏临到了,立刻满脸兴奋地迎上来。
“芯片在哪?”苏临一下车就问。
“就在实验室里,老板跟我来吧。”光芯说完就带苏临进去。
“老板,这就是咱们研发的纳米级芯片。”光芯掏出一个芯片递给苏临。
“这芯片工艺是多少纳米?”苏临手里把玩着芯片,舍不得放下。
纳米芯片可不是说芯片本身是纳米大小,如果是那样的话,别说纳米了,就算是微米级的,肉眼基本都看不见。
“回老板,我们的芯片达到了778纳米。”光芯一脸严肃地说。
“778纳米。”
苏临听了点点头。
在这个普遍还用一微米芯片的时代,能突破到纳米级已经很牛了。
毫不夸张地说,778纳米的芯片目前已经是世界领先的水平了。
但差距还不够大。
“继续研究。”苏临严肃地看着光芯说。
像开发芯片这种事,一旦停下被别人赶超,再想追上去可不容易。
“好的,老板。”光芯点头后又说,“这芯片还没起名字呢。”
“就叫鸿蒙一代芯片,以后出新款就叫二代、三代。”苏临想了想说。
这样好记也好叫。
“好的,老板,以后这就是我们的鸿蒙芯片了。”光芯笑了起来。
“那边的工厂准备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投产?”苏临看着光芯问。
“工厂早就建好了,一直闲置着,现在有成品了,调试试产只要三天就能批量生产了。”光芯想了想回答。
“很好。”
苏临听完点点头。
“小英。”苏临突然看向小英。
“老板。”
“回去后注册个鸿蒙集团,让光芯当总经理。”苏临对小英吩咐道。
一直以来,苏临都没给实验室命名,就是等产品出来这一天。
“好的,老板,我明白了。”小英点点头记了下来。
“谢谢老板。”
光芯一听立刻兴奋地说。
“等鸿蒙集团成立了,就把实验室并入集团。”苏临看着光芯认真地说。
“明白了,老板。”光芯听完后点点头说。
苏临接着说:“走,去看看信息实验室。”然后他就带着小英出发了。
看完芯片实验室,苏临挺满意的。
下一步就是把芯片变成钱,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造手机,这得靠信息实验室帮忙。
好在这两个实验室离得不远,开车五分仲就到信息实验室门口了。
任寻早就在那儿等着苏临呢。
“老板来了。”任寻看见苏临的车来了,赶紧迎上去。
“嗯。”苏临点头示意,然后进了信息实验室转了一圈,来到办公室。
“这边研究进展怎么样?”苏临坐下后问任寻。
“老板,我们现在正在搞电脑系统、手机系统,还有就是2G网络相关技术。”任寻汇报说。
“2G网络研究得怎么样?什么时候能普及?”苏临严肃地看着任寻问。
这关系到整个产业规划,苏临很重视。
“老板,2G网络只剩最后一步就能普及了,三天内肯定会有结果。”任寻认真地说。
“好的,我等你的消息。”苏临听完点了点头,又问,“芯片那边已经出来了,你们这边电脑系统和手机系统的研发进度如何?”
“手机系统和电脑系统都出来了,现在在优化中。”任寻回答。
电脑系统的名称早在苏临一开始就想好了,叫太极;手机系统叫两仪。
太极生两仪,这两个系统可以说是一体的,只是为了区分电脑和手机,所以用了两个名字。
苏临听了点点头。
现在芯片有了,系统也有了,他就可以进入电脑和手机行业了。
这一天,苏临等了很久。
从信息实验室出来后,苏临又去了发动机实验室。
这次来,苏临先给之前研发的发动机改了个名,叫麒麟发动机。
发动机实验室这边正在改良和重新开发麒麟发动机,同时也研究航空发动机。
无论是专用于汽车的发动机,还是专用于航空的发动机,都叫麒麟,只是后面加个后缀区分,比如麒麟汽车发动机和麒麟航空发动机。
“关于发动机这块,看看能不能用除了汽油以外的其他能源。”苏临巡视一圈后对工(诺的赵)肃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