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冰听话地坐了下来,依旧是一副恭敬的样子。
“这次去内地有什么收获?跟我说说。”苏临靠在椅背上,悠然地看着苏冰问。
这次苏冰去内地,不只是因为东方那个项目,还有别的事情。
她要替苏临跑一趟内地,特别是涉及投资的产业,她得亲自去看看。
“是,老板。”
苏冰一听,立刻坐直身子,严肃地说:“我这次去内地,先去了滨城。
我们滨城的工厂现在全面完工了,生产线和工人都到位了,已经开始运作。
按最初的计划,这个厂能容纳三十万工人,但后来发现厂房建得稍微大了些,在三十万的基础上还能再加十万,也就是四十万人……”
苏临听苏冰汇报时微微点头。
其实这种情况,苏临早就清楚。
他也知道这是滨城市正府玩的小手段,故意批大了土地面积,在建造时也放大了规模。
滨城市正府的心思,苏临当然明白,无非是想让工厂更大些,从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滨城市的正府还以为苏临不知道,实际上苏临早知道了,也默许了这种做法。
这种天上掉下来的地皮,苏临怎么可能不要呢?
苏临和滨城市正府其实是双赢的。
对市正府来说,新增十万个工作岗位,就意味着十个家庭,几十万人的生活改善。
苏临这边呢,得到了更多的土地,单是这些地,放到现在值几十亿。
而且对他而言,工人从哪招都一样,因为非乐的店开遍全球后,还得扩展内地市场,所以工人永远不够用,早设厂还能省点钱。
离开滨城后,苏冰去了趟上海。
“上海那边陆家嘴那边正在拆,快拆完了,我们的钱也投进去了,现在开始测量规划,等设计院出图就能开工。”这次去上海主要是了解工程进度,好安排后续投资。
“对了老板,”苏临突然想起一件事,“我到辽宁时,刘省长问我什么时候启动公共交通项目。”
这是苏临在辽宁时承诺给刘省长的项目。
当时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小城市间的往来还得靠客车。
这项目虽然赚钱不多,但也不会亏。
苏临回来后算过账,要全投辽宁的公交出租什么的,至少得五十亿港币,每年收益也就十五到二十亿,得两三年才回本。
不过这样的项目不能只看回本速度,一年十五到二十亿也不错,要是能拿到东北三省的业务,年利润能到三四十亿,已经很可观。
要是铺全啯有点难,但占一半以上还是可以的,只是投资得更大些。
“这事回头让小英联系刘省长,我亲自谈。”苏临想了想对苏冰说。
“京城那边东方那个项目的进展怎么样?”苏临期待地看着苏冰问。
比起其他项目,东方那个项目才是他最看重的。
“老板,我正要说这事呢。”提到东方那个项目,苏冰立马露出笑容说:“经过几轮谈判,那些部门同意搬走,条件是我们帮他们建办公楼,地皮他们自己解决,我们只负责建造就行。”
按对方提出的条件,光是建楼其实花不了太多钱,按内地现在的物价和人工费,全部加起来二十亿肯定够了。
对方搬走后留下的地皮,都送给了苏临,相当于地皮没花钱,这省了一大笔。
加上后期建设和资金,总共五十亿应该差不多够了。
五十亿按港币跟人民币的汇率算,差不多一比二。
总的来说,投资大概一百亿港币,换算成美元就是十五亿左右,比后来李佳诚用二十亿美元投东方那少了五亿。
不过时代不一样,现在是**年,而李佳诚投东方那会儿是1992年,差了三年。
“干得不错。”苏临满意地看着苏冰点点头。
要是让他去谈这些事,虽然也能谈妥,但来回跑内地太浪费时间了。
“这样吧,从明天起,你就是苏氏集团的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苏临想了想,开口说道。
以后苏冰要常去内地,总不能一直挂着财务总监的名号。
“好的,谢谢老板。”苏冰听后很高兴地说。
“关于管方用车的事,你那边了解得怎么样?”苏临突然问。
这事很重要,关系到云腾这个自主品牌能不能发展起来。
内地市场这么大,从改革开放后,每年的汽车销量都在增长,现在正是最好的切入时机。
“这事我在内地时了解过。”苏冰一脸严肃地说。
“奥迪已经进来了,去年五月,奥迪跟一汽签了技术转让合同,一汽开始组装生产奥迪100车型。”
“估计第一批车会在今年八月量产,以内地现在的经济情况,造出来的奥迪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苏冰说到这里,苏临基本明白了为什么奥迪会成为管方用车的主要原因了。
普通百姓买不起这种豪车,只能上面出钱买,再分配给各单位。
苏临盯着苏冰,表情认真地说:“这么说来,云腾要想成为内地管方指定用车,最头疼的就是一汽那边,对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