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谢扶光因被雷劈而只能虚弱的靠在自家老师肩膀上时,乔洋和墨隐已经开始按部就班的做求雨仪式了。
哪怕求雨仪式的具体步骤两个人早已一清二楚,但第一次做这种斋醮仪式的两个人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紧张。
天师剑嗡鸣一声。
谢扶光唇边带上了笑意:“去吧。”
话落天师剑从谢扶光的手边飞起,飞到了祭坛,压到了桃木剑之上。
看到天师剑主动飞过来,乔洋下意识的看向了谢扶光。
谢扶光:“不是我让它去的哦,是天师剑自己要帮你的。”
乔洋极为惊讶,要知道天师剑对他一直爱搭不理,所以这次在准备法剑的时候乔洋压根想都没想的拿出了桃木剑。
如果可以用天师剑来当法剑,那自然是天师剑更好,天师剑是白云观历任天师所佩之剑,某种程度上,它已经能算的上是白云观的一个符号了。
有门派底蕴加持,效果自然不是普通桃木剑能比拟的,这点看茅山的先声夺人之法便能窥见一二。
天师剑很看不上乔洋的这种表情:“你那是什么表情,你可是我家弟子,本天师剑不允许你求不来雨!”
嫌弃还是嫌弃的,但短还是要护着的。
【天师剑这声音好奶啊,哈哈哈哈,好像一个傲娇的小正太。】
【天师剑:嫌弃又不耽误我护短。】
【磕到了。】
【上面的不对劲?你怎么什么都磕啊!】
【因为什么都磕会让我营养均衡。】
乔洋上前,击鼓三通,鸣磬九响,以示敬神。
持手炉,诵《发炉咒》,香炉香烟缭绕直冲天际。
又念《请圣咒》并焚符。
待符纸燃尽后,乔洋和墨隐齐诵《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后墨隐将谢扶光所写的《祈雨疏》交给乔洋。
乔洋跪于地面,念诵自己手中祈雨疏。
“维岁在乙巳,孟夏既望,众生惶惶,今吾赤日流火,月内只得微雨四度,如泣如磋,未润寸土,地下河脉断绝,地脉失衡,万类苦旱。
“天垂雨露,好为好生之德,愿首夜暴雨如注,使雨脚深半许,次日入幕,丝丝入地,续养根苗,三夜需甘雨如酥,普降全境,令陂塘半满。
“愿水官分倾盆之泽,使地下潮气上腾,晚雾笼山……”
【这个所谓的《祈雨疏》好复杂啊,难以想象这玩意居然是扶光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写出来的……】
【光是听着我就有点头晕眼花……】
乔洋的声音清朗,《祈雨疏》自他的口中而出直达天际。
“望诸神垂怜苍生之苦,准此两小时后降雨,旱情不退,祷声不止,甘霖未降,精诚不泯,谨以疏文上达,东君代笔,主祭乔洋,监斋墨隐设立法坛。”
随着最后一个字的落下,墨隐迅速起身将所用符咒配合“龙诀”“雷诀”一一焚烧。
后拿起祭坛上的瓶子,以柳树枝洒向四方。
乔洋右手握剑诀,天师剑直指天顶,脚下踏禹步,左掌结水官印护于丹田,目视剑尖三寸处,意引云气。
日头悬在中天,乔洋似被笼于淡金色的雾中,天师剑像是随着他的动作在发光。
晴空万里的天空不知何时开始聚集起了薄薄的一层乌云,山间吹来的风逐渐带上了雨水的湿气,干燥的天气忽然变得粘稠,远处隐有雷声鼓动。
秦惊鸿看着逐渐黑下来的天喃喃:“……虽然我很早就知道乔洋是个道士,但再看眼前这一幕还是觉得很震惊。”
【乔洋:我真不是花架子。】
【卧槽,天黑了!天真的黑了!!成了?这是?】
【也是长见识的一天,我居然见到求雨仪式的现场版了。】
【这应该是成了吧?乔洋貌似有点东西。】
【能让扶光和特管局开口多加个名额并带在身边的弟子怎么可能是泛泛之辈。】
【我家就在北邙山那儿一片,村里看天上的云彩都高兴的快疯了,我们不用去浇地了。】
祭坛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张纸。
谢扶光似有所感的睁开眼:“祭坛上应该已经有了回信,去看看。”
墨隐应了一声,忙走到了祭坛边,便将祭坛上平白多了两张纸。
“多了两张纸,上面有字。”
谢扶光:“念。”
墨隐开口:“《水官大帝致东君回帖》洞阴水府紫炁流辉,水官大帝敕谕弟子乔洋,墨隐:览东君代笔疏文,感你二人共求之诚——吾掌司万川,今开北溟玄库,依东君令,赦令三阵行雨,一时辰后必降。”
念完第一封回信后,墨隐又拿起了第二封。
“《雷部普化天尊回东君帖》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敕谕弟子乔洋,墨隐:吾雷部掌震木之威力,按东君令,今分三令辟邪护雨,必使一时后,雷火雨丝同降。”
【哇塞,原来天上的神仙还会给回信啊,好贴心的样子。】
【?不啊,正常的求雨是没有回信的,是什么反应都没有的,这回信的重点不在求雨上,而是在“东君”上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